本月2日下午,曾著有“書話三部曲”——《書店風景》《書天堂》《書店傳奇》的中國臺灣著名出版人鐘芳玲來到今日閱讀環球中心店。長期在中國臺灣和大陸的報刊撰寫與書相關文章的她,對成都的實體書店興趣很濃。當天下午,悠然居書房、葆光書吧、散花書院、3+2讀書薈,以及小雅書房的創始人與之相聚,一場海峽兩岸的實體書業經營者的碰撞交流由此展開。
  鐘芳玲:永遠會有人愛書店
  人物名片:作家、書業顧問
  鐘芳玲曾任出版社總編輯、出版顧問、書店創意總監、中國香港國際古書展公關顧問,現旅居美國舊金山,被媒體譽為書店達人、書店大使、書店守護者。
  這次是鐘女士第二次來成都,游歷各國的她,驚訝地發現內地書店在五年間發展很快,她感慨,這是在西方看不到的。“我深信每一座城市的實體書店不應該是整齊劃一的,而應該是有大書店、小書店,賣新書的、二手書的、珍本的……這樣的有機環境。”
  她很高興看到實體書店的經營者們,以一種相互扶持而非競爭的態勢圍坐在一起。在這位資深訪書家看來,隨著科技的發展,實體書店的定義在不斷變化。“它可能成為家門口的圖書館,買書的人都去了網絡書店,而實體書店成了享受咖啡,或小眾讀者會,或朋友小聚的地方。”她深信,實體書店的衍變有背後的理由,也有存在下去的理由。“永遠會有人愛逛書店,也有人會愛開書店。”
  小雅書房:傳承民俗文化 輸出精神價值
  14年前,羅強還是個愛好文藝的IT男,剛開始他沒什麼錢,租了個小店面,便開始了經營書店之路。那時候,“小巧雅緻”便是對書店最好的詮釋。14年間,小雅幾易店址,羅強一面承受成本負擔,一面忙著選址、搬書,以及各種砍價。羅強笑言:“所以開書店並沒有你們想象的文雅。”
  14年間,羅強一直堅持經營人文社科和藝術類書籍。面對實體書店的現狀,羅強有些無奈。雖幾經遷址,但隨之累積起來的會員,卻成功讓他逐漸擴大了書店規模。到如今,小雅書房已有1200平米,集書籍、咖啡、會議、民俗為一體,儼然是個“大雅之堂”。這裡有最全的《漢聲》,也有《讀庫》、紫禁城出版社、三聯出版社等特色書籍專區,還擁有一間兒童手繪屋,甚至成為微電影的拍攝基地。羅強希望將這些民俗文化通過小雅傳承下去,在他看來,這遠比成功有趣得多。
  葆光書吧:小而純粹的“悅”生活
  葆光語出《莊子·齊物論》,是隱蔽光輝的意思。書吧深匿在人民公園後的一條僻靜的巷子中,掛在牆上的照片和藏書票是書吧的“通關密碼”,“識貨的讀者就會知道牆上的都是寶貝。”書吧不大,但都裝的是陸俊詩和另一位小伙伴徐嬌個人喜歡的書。文學、社科、自然科學、古籍……這座慢節奏的城市,讓兩個離鄉背井的小姑娘感受到生活的閑適和精神的充盈。
  書吧所在的巷子,每到下午才有人流。所以,陸俊詩和她的伙伴下午1點才開門,配上古琴、茶和咖啡,日式簡約風的書吧按主題分類,隨心所欲,不落入俗套。陸俊詩憧憬開一家英劇布萊克書店那樣的書店,“那種書店在現實中並不存在,但管它呢,我們偏要逆時代潮流而動,把書店經營下去。”
  悠然居書坊:
  讓好書找到好歸宿
  三年前,萬曉藝還是個剛畢業的大學生。愛逛書店的她,陸續看到弘文書局、大印象書屋等老牌書店垮掉,她既傷心又不甘心,決心去找原因。2011年底,悠然居書坊便在萬曉藝的堅持下開業了。
  書坊立足社區,有活動室有客廳,還有定期舉行的繪本讀書會、英語角、心情塗鴉……萬曉藝告訴記者,這份堅持是從大學旁一家書店的老闆那裡得來。轉眼兩年多過去了,書店成了不少年輕讀者的聚落。萬曉藝深深記得,一個女孩專門跑來書店感謝她,只因她在一年前推薦了一本《百年孤獨》。“你永遠不會知道一本書對於其他人的意義。”   (原標題:實體書店的更多可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27fuzyt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